0791-85997085
1月9日,陳日新教授團隊與其他獲獎團隊一起載譽返昌,江西省政府副省長謝茹到機場迎接并會見獲獎代表
項目第一完成人陳日新教授
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江西中醫學院陳日新教授團隊完成的“熱敏灸技術的創立及推廣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江西中醫學領域空白,是江西醫學領域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該獎項。
熱敏灸技術是在繼承傳統艾灸療法的基礎上,創造出的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通過采用點燃的艾材產生的艾熱懸灸熱敏態穴位,激發熱敏灸感和經氣傳導,并施以個體化的飽和消敏灸量,從而大幅提高了艾灸感傳激發率和臨床療效,其特點在于不用針、不接觸人體,安全有效、適應癥廣、無毒副作用,療效較一般臨床針灸更加顯著。
熱敏灸技術是江西中醫學院獨創的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成果,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臨床療效,開創了一條治療疾病的內源性熱敏調控新途徑,形成了“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的發展格局,每年帶動全國灸療養生保健、艾條和灸具研發、生產及銷售等近千億的產業發展,為緩解當前重針輕灸局面,振興灸療學術作出了積極貢獻。
1988年,在灸療臨床中,陳日新教授團隊發現了一些現代醫學尚無法解釋的奇異生命現象:人體在疾病或亞健康狀態下,相關穴位對于熱源異常敏感;對這些熱敏穴位施以艾灸時,70%的患者會出現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覺等6種奇異的腧穴熱敏現象。為了探尋這一奧秘,陳日新教授團隊歷經26年的長期探索,深研中醫經典,潛心臨床研究,大膽創新實踐,在繼承《內經》腧穴敏化理論的基礎上,發現了灸療特異性穴位——熱敏穴位,創立了辨敏施灸的熱敏灸新技術,建立了“敏消量足”的灸量標準,提出了“腧穴敏化”、“灸之要,氣至而有效”等學說,構建了熱敏灸理論體系,為臨床灸療和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凡是人體腧穴發生熱敏的病癥,均是熱敏灸療法的適應癥。熱敏灸技術在治療呼吸系統的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癥,消化系統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性便秘等;神經系統的缺血性中風、面癱、偏頭痛、面肌痙攣、枕神經痛等,生殖系統的慢性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障礙、原發性痛經、慢性盆腔炎等,運動系統的骨性膝關節炎、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網球肘、肩周炎等常見病、疑難雜癥有獨特的療效。
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市、自治區的500余家醫院應用了熱敏灸技術,治療患者350萬例。2010年,熱敏灸技術在上海世博會上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唯一向全球推廣的傳統醫學項目;2011年,江西中醫學院創辦了全球首家熱敏灸醫院;2014年,組建了江西省中醫康復(熱敏灸)聯盟,探索建立中醫醫療聯合體,全省已有20家醫院成為聯盟成員單位。2015年,江西中醫學院與葡萄牙傳統醫學院簽署了共建熱敏灸系合作協議,與葡萄牙仁和堂中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建熱敏灸葡萄牙分院的合作協議,標志著熱敏灸走向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同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批準成立世界中聯熱敏灸專業委員會,理事成員覆蓋20多個國家與地區。
陳日新教授團隊還積極探索熱敏灸技術推廣應用的新路徑,創造性地提出了“熱敏灸+”計劃,即熱敏灸+各臨床科室:熱敏灸技術走進各臨床科室,與肛腸科、骨科、婦科等臨床科室優勢病癥相結合,通過充分發揮熱敏灸的療效優勢,構建科室核心競爭力,推動醫院各科室學科專科建設和學術發展。2015年12月,江西中醫學院省外合作興辦的第一家熱敏灸分院——江西熱敏灸醫院棗莊分院在山東棗莊市中醫院正式揭牌,標志著“熱敏灸+”計劃正式啟動,這必將是推動針灸臨床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了解,在此次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我省共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領銜完成的“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唯一一等獎,也是江西自主創新成果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稿件來源:江西中醫藥大學官網
責任編輯:杜秋